花卉大全
千千花卉网 - 落葵[一年生草本花卉]
落葵图片

落葵

Basella rubra Linn.
别名:紫角叶、胭脂豆、软姜子、藤菜、木耳菜、胭脂菜、蔠葵、紫角叶 、潺菜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落葵科 落葵属
盛花期:夏季
落葵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花卉,一般夏季开花,可以药用,养殖落葵比较容易,并不需要很专业的养殖知识,请参看本页关于落葵的养殖方法等知识。

落葵的介绍

落葵(学名:Basella rubra)亦称胭脂菜、胭脂豆、蚕菜、木耳菜、天葵、皇宫菜、胡胭脂、牛皮冻、蟳公菜、蟳管菜、蟳菜、猬菜、胭脂豆、软筋菜、软姜仔、藤菜、藤葵、非洲菠菜、繁露、龙宫菜、潺菜、蔠葵、紫角叶,是落葵科一年生藤蔓植物。是一种可供食用的蔬菜。在广东、香港叫做潺菜。四川称豆腐菜,软浆叶。嫩枝叶可作蔬菜;全草可供药用,清凉凉血,外敷治痈毒。台湾美浓客家话叫做斋嫲菜。中国梅州客家话叫做藤菜或西洋菜。川七 = 洋落葵(Anredera cordifolia)


落葵在中国分布很广,别名也多,如木耳菜、藤菜、软浆叶、胭脂菜、豆腐菜等,系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蔓生缠绕性植物。原产中国和印度,现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落葵以幼苗、嫩茎、嫩叶芽供食用,全株还可供药用,落葵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7克、碳水化合物3.1克、维生素C102毫克(在绿叶菜中居榜首),并富含胡萝卜素、铁、磷、钙等。食用方法多样,可以炒食、涮火锅、凉拌、作汤等,有滑肠、利便、清热等功效,经常食用能降压益肝、清热凉血、防止便秘,是一种保健蔬菜。此外落葵既是植物种名,有时也作同属种的共称,是一种原生态植物。

落葵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缠绕,叶肉质,近圆形。全株肉质,光滑无毛。茎长达3-4m,分枝明显,绿色或淡紫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 ;叶片宽卵形、心形至长椭圆形,长2-19cm,宽2-16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间或下延,全缘,叶脉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23cm,单一或有分枝;小苞片2,呈萼状,长圆形,长约5mm,宿存;花无梗,萼片5,淡紫色或淡红色,下部白色,连合成管;无花瓣;雄蕊5个,生于萼管口,和萼片对生,花丝在蕾中直立;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具多数小颗粒突起。果实卵形或球形,长5-6mm,暗紫色,多汁液,为宿存肉质小苞片和萼片所包裹。种子近球形。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落葵茎紫红色或绿色,叶肉质,广卵形,基部心脏形,夏秋开带红色的小花,穗状花序,花后,花被增大变紫色,多汁,包裹果实,性喜温暖,原产热带。

落葵为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
落葵根系发达,分布深而广,吸收力很强。茎在潮湿的地上易生不定根,可行扦插繁殖。
落葵分为青梗落葵和红梗落葵两种。皆为蔓生,茎光滑,肉质,无毛,分枝力强,长达数米。青梗落葵茎绿白色,红梗落葵茎紫红色。
叶为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红梗落葵,叶绿色或紫红色;青梗落葵叶绿色。叶心脏形或近圆形或卵圆披针形,顶端急钝尖,或渐尖。一般有侧脉4~5对,叶柄长1~3厘米,少数可达3.5厘米。
穗状花序腋生,长5~20厘米。花无花瓣,萼片5枚,淡紫色至淡红色,下部白色,或全萼白色。雄蕊5枚,花柱3枚,基部合生。花期6~10个月。
果实为浆果,卵圆形,直径5~10毫米。果肉紫色多汁。种子球形,紫红色,直径4~6毫米,千粒重25克左右。
落葵为高温短日照作物,喜温暖,不耐寒。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发芽出苗始温为15℃,在35℃以上的高温,只要不缺水,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其耐热、耐湿性均较强,高温多雨季节仍生长良好。故在中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夏。多数地区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更旺盛,是江南7、8、9月雨季的重要淡季蔬菜。

落葵的生态习性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000m以下地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少见。

落葵又名胭脂豆, 原产于亚洲热带。喜温暖湿润扣半阴环境,不耐寒, 怕霜冻, 耐高温多湿,宜在胆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    

落葵的栽培技术

如春、秋季条播, 出苗后需间苗。生长期每旬施l次,苗高30-40厘米时应设支架, 供其攀缘。夏季高温耐需浇冰, 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摘心l~2次,促使分枝, 多萌发茎叶, 开花后1个月果实由绿转紫黑色时,可以采种。 


栽培要点

落葵采用种子繁殖,春播先用温水浸种2天,促使早发芽;夏秋播种不必浸种。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左右,穴深5至6厘米,每穴2至3粒种子。播后盖灰粪土约1厘米厚,并要保持土壤湿润,气温15℃以上时,一般播后5至7天出苗。出苗后要勤除草。苗高30厘米左右时,穴旁插立竹竿作为支柱,使蔓攀绕上架。生长期间,应不断供给肥水(以氮肥为主),每次采收后,追浇一次肥水。不留种的及时摘除花序,促进植株、叶片肥大和多生速长;留种的要控制施肥,防止长得过旺。


栽培季节

落葵从播种至开始采收时间很短,加上耐热、耐湿,所以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自4月晚霜过后至8月可陆续播种。华北地区以春播为主,一般在4月中下旬,晚霜已过,地温在15℃左右时即开始播种,进行露地栽培。如用风障阳畦育苗移栽栽培时,可在3月上中旬在阳畦、塑料大棚等设施中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落葵的春早熟栽培一般在1~2月育苗,2~3月定植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中、小棚中。越冬栽培在10~12月播种,在日光温室中栽培。


露地栽培枝

露地栽培是指生长发育期主要在露地条件下的栽培方式,是目前中国南方的主要栽培方式。根据育苗环境的不同,又分为3种:一是露地直播栽培;二是露地育苗,移栽栽培;三是保护地育苗,露地移栽栽培。
1.整地施肥播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45000~60000千克、过磷酸钙750千克,深翻、耙平,春季做成平畦,夏季做成小高畦,防止雨涝。
2.播种、育苗落葵种皮坚硬,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处理。先用35℃的温水浸种1~2天,后捞出放在30℃的恒温箱中催芽。4天左右,种子即露白。夏秋播种,种子只需浸种,勿需催芽。
春季栽培希望早上市,或为了减少苗期管理用工时,可用育苗方式。育苗畦可设在风障阳畦中,也可在露地条件下。育苗畦应选高燥、排灌方便的向阳、背风地块。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0千克/公顷,浅翻,做成平畦。播前灌水,水渗下后撒种,覆土1厘米。如用风障阳畦育苗时,应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白天保持25~30℃,夜间15~20℃。温度高时,应通风降温。待定植前7~10天,逐渐撤除塑料薄膜进行大通风,最后转为露地栽培,以提高适应能力。苗龄30天,4~5叶时即定植。

露地栽培多采用直播方式。播种量因采收方式不同而异。以采收嫩梢或幼苗的不搭架栽培,用撒播或条播法。撒播每公顷用种量100~120千克;条播法每公顷用种量75~90千克。上述两法每公顷保苗45万~47万株。以采收嫩叶为主的架式栽培采用条播或穴播法,每公顷用种量75千克左右,株行距为25~30厘米×40~60厘米,每穴2株。不论用什么方式,播种前均应浇足水,播后覆土2~3厘米。晚春或夏、秋季播种,外界气温高,蒸发量大,为保持适宜的湿度,播后即覆盖地膜或碎草,以保证出苗。出苗后立即撤除地膜或碎草。

3.田间管理利用育苗移栽栽培时,在露地晚霜过后定植于大田。定植密度为:以采食叶片进行搭架栽培时,株行距为30~40厘米×40~60厘米,每穴1~5株;以采食嫩梢进行不搭架栽培时,株行距为15~20厘米×30~40厘米,每穴1~3株。
直播时,1~2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株行距同上。


落葵生育期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因此,从出苗后至拉秧,一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3~5天一水,夏、秋季2~3天一水。落葵怕积水烂根,大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涝。

在2~3片叶苗期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或随水冲施人粪尿7500千克。育苗者,定植缓苗后,于5~6叶期追第二次肥,施肥量同第一次。以后每10~15天追一次肥,或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每次每公顷尿素150~300千克,或人粪尿10000~15000千克。施肥的原则是前期少些,中期多些,后期重施,以促进发生新梢,叶片肥大。
在4~5片真叶时,或定植缓苗后,及上架时,或每次采收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并在植株基部培土。夏季炎热、多雨,杂草发生严重,应及时拔除。
以采食叶片为主的搭架栽培时,在植株高20~30厘米时,应搭架引蔓上架。以此改善通风通光条件,使植株在空间得到均匀、合理地分布。搭架一般用1.5~2米的竹竿,每穴一竿扎成人字架,或篱壁架。开始应引蔓上架,后植株自动攀缘上架。
生长期应进行整枝。以采收嫩梢为目的的栽培整枝方法是:苗高30~35厘米时,留3~4叶收割头梢。后选留2个强壮的旺盛侧芽成梢,其余抹去。收割2道梢后,再留2~4个强壮侧芽成梢,其余抹去。在生长旺盛期可选留5~8个强壮侧芽成梢,中后期应随时抹去花蕾,到了收割末期,植株生长势减弱,可留1~2个强壮侧芽成梢。这样有利于叶片肥大、梢肥茎壮、品质提高,且能缩短收获期的间隔时间,提高产量。


以采收嫩叶为目的的整枝方法是:选留一条主蔓为骨干蔓,当骨干蔓长到架顶时摘心。再从骨干蔓基部选留强壮侧芽形成的侧蔓。原骨干蔓采收结束后要在紧贴新蔓处剪去。收获后期,可根据植株的生长势,减少骨干蔓数。同时要尽早抹去花茎幼蕾。这种管理方法植株单叶数少,但单叶重量大,叶片肥厚柔嫩,品质好,总产量高,商品价值高。

落葵整枝的关键是摘除花茎和过多的腋芽,防止生长中心的过快转移,减少过多的生长中心,保证稳产和高产。


4.采收:采食嫩叶为目的时,前期每15~20天采收一次,生长中期10~15天采收一次,后期10~17天一次。主食嫩梢时,可用刀割或剪刀剪。梢长10~15厘米时剪割,每7~10天一次。也可用前后期割嫩梢,中期采嫩叶的方法。一般每公顷产45000~75000千克。

春早熟栽培技术
落葵春早熟栽培是早春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育苗、栽培的方法。该方式上市早,经济效益较高。

1.栽培设施及时间  

华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时,一般于2月中下旬在温室或风障阳畦中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利用风障阳畦或日光温室栽培时,可于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3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收。

2.播种育苗  

落葵为喜温蔬菜,春早熟栽培中育苗期在冬末春初寒冷季节。因此,育苗床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般用风障阳畦或日光温室,有条件时利用电热温床进行。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播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促进出苗。
苗期应尽量提高苗床温度,保持白天30℃左右,夜间15~20℃。出苗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龄30~35天,6~7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苗期其他管理同露地栽培育苗。

3.定植  

定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75000千克,深翻,做成平畦。定植前10~15天,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扣塑料薄膜、闭棚,尽量提高地温。

定植应选晴暖天气上午进行,尽量争取定植后有温暖的几天,以利缓苗。
定植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定植后立即浇水,扣严塑料薄膜,提高棚温。

4.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利用闭棚和通风降温来调节棚内白天温度为25~30℃,夜间15~20℃。白天超过33℃,即通风降温。当进入初夏,外界气温升高时,加大通风量,并撤除草苫子等保温覆盖物。待外间夜温在15℃以上时,可撤除塑料薄膜,转入露地栽培。

保护设施内的追施、浇水、整枝等管理措施可参照露地栽培。采收方法同露地栽培。


秋延迟栽培技术

春播的落葵如果在秋季仍然生长良好,可进行秋延迟栽培,一直延迟采收到11月底至12月初。这种方式在初冬寒冷季节,缺少绿叶蔬菜时亦然可供应鲜嫩的落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高。
华北地区在10月中下旬,早霜来临前10~15天,把衰老的主蔓剪去,保留1~2条健旺的茎部发出的侧蔓。就地建塑料大棚或中、小棚,扣上塑料薄膜。白天保持棚内25~30℃,夜间不低于15℃。防止低温造成霜冻。进入11月中下旬可加盖草苫子保温,只要棚内温度在5℃以上,尽量延迟采收期,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秋末冬初,棚内温度渐低,蒸发量小,可减少浇水次数。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无需浇水。10月至11月初可追1~2次尿素,每次每公顷225~300千克。其他管理同露地栽培。
当棚内最低气温不能保持住5℃时,应全部采收拉秧。

落葵的繁殖方式

通常用播种繁殖,少量可用扦插繁殖,植株常生不定根,扦插容易。   

播种:春播、播后15~20天发芽,发芽整齐。扦插, 生长期均可进行,插后10-12天生根。  

落葵的病害防治

落葵常见的病害有:


褐斑病

又称鱼眼病、红点病、蛇眼病等。主要为害叶片。叶病斑近圆形,直径2~6毫米不等,边缘紫褐色,斑中央黄白色至黄褐色,稍下陷,质薄,有的易穿孔。
该病由真菌致病。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冬,翌年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侵染。湿度大、雨水多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是适当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浇水过多和施氮肥过多。发病初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万多福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落葵灰霉病

生长中期始发病。侵害叶、叶柄、茎和花序。初呈水渍斑,后迅速蔓延致叶腐烂,茎易折断。病部可见灰色霉层。
该病由真菌致病。病菌在土表及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气流传播蔓延。病菌发育适温为20℃左右,低温、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是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排水防涝,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初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5倍液,每10天一次,连喷2次。


落葵苗腐病

又称苗枯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和叶片。茎基染病,初现水渍状近圆形或不定形斑块,后迅速变为灰褐色至黑色腐烂,致植株折倒,叶片脱落。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灰白色菌丝。叶片染病,初显暗绿色近圆形或不定形水浸状斑,干燥时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似薄纸状,易碎或穿孔。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靠接触或雨水、灌溉水传播。在生产地低洼、积水、湿度大、密度大、施氮肥多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是及时拔除病株,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源;适当浇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喷: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杜邦克露8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落葵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紫褐色至暗紫褐色,分界明显,斑面黄白色至黄褐色,稍下陷。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
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是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虫害:常有蚜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落葵的品种分类

落葵的种类很多,根据花的颜色,可分为红花落葵、白花落葵、黑花落葵。作为蔬菜用栽培的主要为前2种。


1.红花落葵  

茎淡紫色至粉红色或绿色,叶长与宽近乎相等,侧枝基部的几片叶较窄长,叶基部心脏形。常用的栽培品种有:

(1)赤色落葵  又叫红叶落葵、红梗落葵,简称红落葵。茎淡紫色至粉红色,叶片深绿色,叶脉附近为紫红色。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或微有凹缺。叶型较小,长宽均6厘米左右。穗状花序,花梗长3~4.5厘米。原产于印度、缅甸及美洲等地,品种较多。
(2)青梗落葵  为赤色落葵的一个变种。除茎为绿色外,其他特征特性、经济性状与赤色落葵基本相同。
(3)广叶落葵  又叫大叶落葵。茎绿色,老茎局部或全部带粉红色至淡紫色。叶深绿色,顶端急尖,有较明显的凹缺。叶片心脏形,基部急凹入,下延至叶柄,叶柄有深而明显的凹槽。叶型较宽大,叶片平均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穗状花序,花梗长8~14厘米。原产于亚洲热带及中国海南。广东等地。品种较多,如贵阳大叶落葵、江口大叶落葵等。

2.白花落葵  

又叫白落葵、细叶落葵。茎淡绿色,叶绿色,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圆披针形,基部圆或渐尖,顶端尖或微钝尖,边缘稍作波状。其叶最小,平均长2.5~3厘米,宽1.5~2厘米。穗状花序有较长的花梗,花疏生。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

落葵的分布区域

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方、印度等地)。现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我国以长江流域以南栽培较多,近年作为特菜引入北方,在全国普遍种植。
在非洲、美洲栽培较多。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公元前300年即有关落葵的记载。目前中国南方各省栽培较多,在北方也有栽培,一直列入稀特蔬菜。 

落葵的用途

种子的特性与功能
可以制成面脂,润泽肌肤,女人将粉浸落葵汁里,然后拿来敷面,能使化妆后的容颜美丽动人。

落葵的文化背景

简媜散文
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坪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没想到还有一次缘。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千千花卉网,以更人性化的花卉分类,为花友提供花卉图片及名称,介绍花卉养殖技术,海量数据涵盖了世界上1000多种花卉,是科学全面的花卉行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