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大全
千千花卉网 - 凤尾竹[灌木花卉]
凤尾竹图片

凤尾竹

Bambusa multiplex
别名:观音竹、米竹、筋头竹、蓬莱竹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箣竹属
盛花期:
凤尾竹是一种灌木花卉,可以药用,养殖凤尾竹比较容易,并不需要很专业的养殖知识,请参看本页关于凤尾竹的养殖方法等知识。

凤尾竹的介绍

凤尾竹又名观音竹,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

凤尾竹的形态特征

凤尾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凤尾竹属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秆密丛生,矮细但空心;秆高1-3m,径0.5-1.0cm.,具叶小枝下垂,每小枝有叶9-13枚,叶片小型,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3-6.5cm,宽0.4-0.7cm。

植株丛生,叶细纤柔,弯曲下垂,宛如凤尾。是灌木型丛生竹,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它的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加之负担过重,形成向下低垂,状似少女含羞把头低下,默默无言。凤尾竹枝叶纤细,茎略弯曲下垂,状似凤尾,体态潇洒,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配以山石,摆件,很有雅趣。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厘米,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

小型丛生竹,竹秆直径间于牙签和筷子之间,叶色浓密成球状,粗生易长,年产竹可达100支。此竹由于富有灵气而被命名为“观音”竹,正所谓山有水则灵,庙旁有观音竹球则有仙气。

植物体木质化,体中所含的SiO2可高达70%,常呈乔木或灌木状。竿和各级分枝之节均可生1至数芽,以后芽萌发再成枝条,因而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地下茎(rhizome)亦甚发达和木质化(指植株成长后而言),或成为竹鞭在地中横走[此为单轴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较竿径为细,故亦称细型(1eptomorph)],或以众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两者堆聚而成为单丛[即合轴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节而无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较长的延长时,称之为假鞭(pseudorhizome),此时地面竿则为多丛兼疏稀散生,如同时兼有上述两类型的地下茎,则称为复轴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为多丛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即由地下茎(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称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暂时期。叶二型,有茎生叶与营养叶之分;茎生叶单生在竿和大枝条的各节,相应地称为竿箨(culm-sheath)、枝箨(branehsheath),它们有颇为 发达的箨鞘和较瘦小而无明显中脉的箨片,在两者间的联结处之向轴面还生有箨舌,此 外箨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箨片绝对无柄;营养叶二行排列互生于枝系中末级分枝(常称具叶小枝)的各节,并可形成类似复叶形式的同一面,其叶鞘常彼此重叠覆盖,相互包卷,叶鞘顶端还可生有叶舌、叶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属物,叶片具叶柄,中脉极显著,次脉及再次脉亦均明显,小横脉易见或否,叶柄简短,位于叶鞘顶端由内外两个叶舌所形成的杯状凹穴之内,因基部具关节,故嗣后叶片能连同叶柄一齐从鞘上脱落,而叶鞘则在枝条上存留较久。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长(数年、数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种终生只有一次开花期,花期常可延续数月之久。竹类花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为有如普通禾草那样,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习惯上以小穗为一单位)可形成各种式样的花序,它们的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术语上称为单次发生花(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着生部位都是在植株营养体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营养叶[称旗叶(flag leaf或uppermost leaf)]之上,花序轴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实心,即内部结构上下均匀一致,分枝处(包括小穗柄着生处)无明显的节,偶可有小形的鳞片状苞片,其腋内无芽,仅在枝腋有时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类中称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与另一类型即假花序(false inflorescence)相对应;后一类型的基本结构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顶生于极为短缩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内侧照例有1片先出叶外,其上方的叶器官均减退呈颖状或外稃状的苞片,且连同顶生的小穗 在外观上混为一体而类似“小穗”,但此实为一复合性的构造物,其下方属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内常有小枝芽[此时该苞片称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 bract)],如果此腋芽发育,则可成长为次生假小穗,后者的腋芽也有可能发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复,最后可形成一团假小穗丛,这是由各级假小穗依次发育生长而成的,故称此假小穗丛为续次发生(interauctant inflorescence),


它们着生在营养枝甚至在主竿的各节以 形成穗状、圆锥状或球形的头状等式样的花枝,惟其主轴及分枝均并不特化,仍与营养 枝无异,还是有着明显的节和中空的节间,因此也有人常将此花枝误称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颖l至数片或可无颖,有时将颖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称为 过渡颖(transitional 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内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与真正的颖有所区别;外稃具(3)5脉乃至多脉,先端无芒或有小尖头,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 从不为膝曲芒;内稃具2脉或更多脉,背部具2脊或呈圆弧形而无脊,先端有时可分裂或下凹;鳞被多为3片,稀可无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为多数(例如我国不产的群蕊竹属Ochlandra Thwait.)花丝彼此分离或有部分的连合,甚至相 互连成管状或片状而成为单体雄蕊(monadelphous stamen);雌蕊1,花柱l-3,柱头(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圆形、长椭圆形或近于球形,有时基部干缩而作具柄状。果 实有各种类型,颖果较常见,易与稃片相分离,果皮干燥或新鲜时稀可肉质,有时为硕大型,此时则较子房原来体积增大许多倍(例如梨竹属Melocanna Trin.),种脐线形,几与果实同长,胚小,多为F+PP型或略变为其他类型,胚乳多为单粒淀粉质(梨竹属等 可无胚乳)。染色体基数X=12。模式属: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nom.cons.)mbosRetz.(nom.rej.) 竹亚科(不包括我国不产的草本竹类)就狭义而言计有70余属1000种左右,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尤以季风盛行的地区为多,但也有一些种类可分布到温寒地带和高海拔的山岳上部;亚洲和中、南美洲属种数量最多,非洲次之,北美洲和大洋洲很少,欧洲除栽培外则无野生的竹类。在产地通常与其他植物伴生,但亦可形成纯群。我国除 引种栽培者外,已知有37属500余种,分隶6族;其自然分布限于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各省区,少数种类还可向北延伸至秦岭、汉水及黄河流域各处。

凤尾竹的生态习性

生长习性 
温度
凤尾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度。 

光照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欢潮湿和温暖,还喜欢半通风和半阴。冬天应该搬到室内有阳光的地方。凤尾竹喜向阳高爽之地,有“向阳则茂,宜种高台”之说;但也能耐阴,可作为室内观叶赏姿的理想装饰。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风处,入冬放置在向阳处,就可良好生长。地栽的凤尾竹,春后抽长新叶(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则四季常青。土壤:凤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 为宜,忌粘重、碱性土壤。北方土壤碱性强,可加入0.2%的硫酸亚铁。土壤最好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腐殖土与细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成活率较高。以保持姿态的优美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质土就可以了。 

水分
凤尾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肥料

凤尾竹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经腐熟后的畜粪、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机肥主要作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为盆土量的10%至15%。凤尾竹生长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

凤尾竹的栽培技术

造林密度
1、成片风景竹林 根据成林的快慢要求,可亩栽40~160丛。
2、竹类品种园 每品种可栽种10至数十丛不等。
3、庭园配景竹 一至数十丛均行。
整地方式
以穴状整地为主,穴深书30~40厘米,穴大0.5米见方。

凤尾竹的繁殖方式

生长繁殖
凤尾竹可用分株、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但因竹类不易得到种子,扦插又难以发根,故分株是主要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2—3月)结合换盆时进行。分株时将生长过密的株丛,从盆中倒出,从根茎处用刀切开,另行上盆。注意不要伤根。切分时至少要让每个笋芽都带有一枝老竹,并尽量保留须根,以期保证成活。新分的植株要栽在大小适中的盆内,培以沃土,注意灌水,保持湿润,置于半阴处养护,笋芽将迅速成长。

种子繁殖
宜在4—5月进行,播种前应用温水浸种1—2天。播后约40天就可发芽。幼苗生长很慢,约前半年后才能移栽培养。


扦插繁殖,在5—6月进行,将一年生枝剪成有2~3节的插穗,去掉一部分叶片,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当年可生根。

凤尾竹的病害防治

常发生叶枯病和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叶枯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锈病。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凤尾竹的品种分类

有毛凤尾竹、小叶凤尾竹、大叶凤尾竹等。

凤尾竹的分布区域

中国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江浙一带也有栽培,地栽、盆栽均可。原产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

凤尾竹的文化背景

相关传说
凤尾竹是中国刚竹属的一个竹种,在广东和广西一带多见。提起凤尾竹,常使人想起佛教里的观世音菩萨,因为这个竹名的来历是和观世音菩萨有直接联系的。

传说一

据民间传说,古代有一年的夏天,孽龙肆虐,兴风作浪,洪水猛涨,淹没了农田和村舍,淹死了人畜,人民处于水灾深重的困境,盼望着上天来保佑,救民于水火。人民的善良,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她架云而来,先从天上放下一口大钟,把孽龙扣在钟里,打入深潭,让它永世不得作乱,接着又抛下一枝竹子,用竹枝扫去洪水,以后竹枝入土生根,慢慢蔚成竹林。竹林保持水土,保护堤岸,调节气候,使人民免受水的危害。为了铭记观世音菩萨的恩典,人们就把这种竹子称为观音竹。

传说二

相传竹乡溪边竹林里有一间竹寮,住着一位年青的吹箫能手竹鸣,他每晚都对着榕江吹箫,箫声时而飘忽悠远,如深山幽林,云雾缭绕,时而清亮激越,如飞瀑流涌,水花并溅,令听者流连忘返。箫声响过,江波不兴,渔舟停划,水族觅音游聚,回荡着的箫声,如夜莺啼唱,似凤凰欢鸣。
风景绮丽的竹乡。有位姑娘阿凤,长得象仙女般秀丽,她被箫声迷住了。每天深夜,她总是倚在窗口,掩帘谛听,深深地爱上了吹箫能手竹鸣。往后,阿凤常跑到江边,请竹鸣教她吹箫,天长日久,他俩的爱情发芽,开花了。

竹乡有个恶霸。凶险毒辣,绰号“乌狗蜂”。他一向垂涎阿凤的美色,对她早有歹意,他闻知五月五日“醉箫节”晚上,竹鸣和阿凤要举行婚礼,便纠集恶棍来到竹林,想杀阿鸣,抢走阿凤。他俩闻知,拿着竹箫,双双逃走。恶棍举着火把,烧毁新房,砍折竹丛,追踪搜索。竹鸣、阿凤逃到江岸尽头,前面是一片白茫茫的江水,后面“乌狗蜂”又追到。眼看走投无路,竹鸣含泪吹起竹箫,箫声一起,江面狂风大作,惊涛汹涌。一对情人抱在一起,双双跳进波澜滔滔的榕江。

“乌狗蜂”追到江边,一阵阵愤怒的箫声从江面上传来,一会儿,一对彩凤腾空而起,在空中翩翩飞舞。“乌狗蜂”命恶棍放箭,箭如雨点向空中射去,一支凤尾被毒箭射落江边,霎时间化成一丛翠绿的竹,形似凤尾,枝干带刺。“乌狗蜂”十分恼怒,亲自动手砍剁这些凤尾竹。但他们这边吹下,那边又萌发,越砍越多,直气得“乌狗蜂”团团转,恶性暴起,下令用火烧毁竹林。可是,这时一阵旋风,把“乌狗蜂”和恶棍们刮上半空。有的掉落江面淹死,有的掉落竹丛被竹刺刺死。恶霸“乌狗蜂”也被挂在凤尾竹梢上,无数竹刺向他刺来,终于被刺死而化为一只真正的乌狗蜂,这时,凤尾竹林里响起了一阵阵如泣如诉、幽怨忿懑的箫声……

传说三

凤尾竹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传说,谁要是能得到凤凰的一根羽毛,就能变得和凤凰一样美丽。一棵绿竹知道后,心里想:虽然我和松树哥哥、梅花妹妹一起被人们称作“岁寒三友”,但我多想和梅花妹妹一样美丽啊。于是,他央求小鹰弟弟帮他去凤凰那儿求取一根羽毛。小鹰同意了。他飞过九座高山,越过九条大河,终于见到了凤凰。善良的凤凰真的托小鹰给绿竹带来了一根美丽的羽毛。绿竹高兴极了。他拿着羽毛手舞足蹈起来。突然,一道霞光闪过,绿竹长高了,枝叶也变细了。他那青绿色的茎弯曲下垂,真像漂亮的凤尾。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种四季常青、体态潇洒的绿竹叫做“凤尾竹”了。
千千花卉网,以更人性化的花卉分类,为花友提供花卉图片及名称,介绍花卉养殖技术,海量数据涵盖了世界上1000多种花卉,是科学全面的花卉行业网站。